法护“三夏” 吹响乡村振兴“集结号”|天天实时

天津长安网   2023-06-15 10:41:50

近日,本市“三夏”生产拉开序幕。2022年8月,宝坻区法院在林亭口法庭设立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,精准服务农业高质高效发展,全面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体系。设立近一年来,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聚焦服务“三农”,创新诉源治理路径,诉前化解200余件涉农纠纷。针对辖区农业产业特点,法庭干警时常来到田间地头,通过巡回审判、普法讲座等形式,将法治的声音传播到乡间各个角落。

专业调解护乡情

在3起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纠纷案件中,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的法官充分运用专业调解方法,及时定分止争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被告李某十多年前购买了一处牛场,当时没注意到牛场的所有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并非同一人。于是,李某又与土地使用权人杨某等5人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。之后,李某与其中3人便纠纷不断。

今年1月,土地承包合同到期。杨某等3人以拖欠承包费且合同到期为由起诉李某,要求李某给付拖欠的承包费,并限期拆除牛场,腾清地上物。

“法官,原告起诉我,让我限期拆除牛场,那我损失就大了,可咋办啊?”被告李某在电话里焦急地说道。

承办法官撂下电话后,立刻翻阅案卷,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。通过了解发现,双方合同确已到期,杨某等3人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,但若依3人诉请,李某应拆除牛场,这样将会给李某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

承办法官决定通过调解化解纠纷。在调解过程中,承办法官发现,杨某等人的真正目的并非要拆除牛场,而是双方多年的矛盾产生积怨所致。于是,承办法官先通过“背靠背”调解,释法说理并进行心理疏导。双方的情绪有所缓和,也表现出解决纠纷的意愿。在此基础上,承办法官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,一步步释法析理,找准平衡双方利益的契合点,并邀请相关人员出面协调、耐心劝导,使双方逐渐消除分歧,最终达成共识。

3起案件被成功化解,既保住了牛场,也让原告获得了补偿,更保住了邻里乡亲间的“乡情”,真正实现“案结、事了、人和”。

庭审“搬”到“家门口”

近日,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受理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。该院原告、被告两家因相邻耕地划界而引发纠纷。承办法官了解情况后,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查,并多次进行庭前调解,但因双方争议较大,未能调解成功。

考虑到排除妨害纠纷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,且该案较为典型,到案发地审理不仅可以宣传“与邻为善”的传统美德,而且可以减轻当事人诉累。因此,承办法官决定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,将审判庭搬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努力拆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“心墙”。

国徽、一条横幅加上一张会议桌,便组成了一个简单而不失庄严的巡回法庭。“现在开庭!”随着审判员有力的法槌声,庭审正式开始。

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相邻耕地的界限问题。承办法官围绕争议焦点组织双方进行举证、质证,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。同时,坚持情、理、法相融,将调解贯穿始终。经过法官耐心调解,双方的对立情绪缓和了不少,最终达成和解。

此次巡回审判是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充分发挥地域优势、坚持能动司法的一个缩影。该法庭不仅致力于“抓前端、防未病”,同时“抓末端、治已病”,切实发挥基层矛盾化解的“桥头堡”作用。

“普法套餐”送进村

针对农村司法需求,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主动走进乡村,提供“定制化”司法服务,为新安镇村级组织负责人、财务人员进行法治宣讲,送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“普法套餐”。

宣讲会上,法官结合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审判实际,以近3年辖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纠纷的特点、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,通过以案释法,详细解读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成立、履行、解除等相关法律法规。宣讲结束后,法官还与村干部互动交流,解答其提出的法律问题,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。

近一年来,针对涉农案件矛盾突出、群众诉求强烈、关系基层社会稳定等特点,“涉农案件专业法庭”干警长期深入辖区走访调研,将村委会作为基层治理共建单位,与涉农纠纷较多的街镇保持良性沟通,提供法律指导,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“前沿阵地”作用,坚持矛盾纠纷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,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创新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。

资讯